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我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1-04-26 09:02:10

    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多位專家近期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僅意味著節能減排,而是發展方式將進行根本變革,能源企業要通過積極創新進行轉型。與此同時,也應重視消費者行為轉變的重大意義。

    該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人民日報出版社聯合舉辦。

    認知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2020年9月,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

    今年3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的目標,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積極貢獻。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是通往“美麗中國”的必經之路。

    與會專家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涉及的領域很廣,從氣候變化科學,到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從能源、建筑、交通等部門,到個人消費者。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更是一項長期任務,必將帶來社會經濟的深刻變革。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翟盤茂認為,綠色低碳目標的提出,對降低氣候風險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目標,要降低能源和資源的利用難度,依靠能源轉型,推進高質量發展。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事,現在每個人的人均排放量都很大。”翟盤茂說,碳中和需要全社會多個行業進行轉型,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多位專家強調,認知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碳排放在不斷增加,時間緊且任務重,要充分認識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

    能源系統轉型勢在必行

    我國能源結構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化石能源占比約85%。推動碳減排,就必須推動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型。其中,傳統能源企業所受影響最直接。通過大力發展低碳能源來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已成為能源企業業務轉型的必由之路。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在會上提出,能源系統轉型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全社會2060年前碳中和,能源系統需要更早實現零碳,電力系統甚至2040年-2045年就要實現零碳。

    周大地認為,能源低碳化意味著從供應方到消費方,全部都要進行系統性轉變,這一轉型過程中有大量創新需求,對于中國的能源企業是一個新機遇,能源行業要大膽參與低碳能源的生產發展、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等。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認為,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未來極端事件的強度和頻率會增強和增多,對新型能源系統的穩定安全運行會造成很大影響。如何更好加強兩個領域和行業的結合,需要有大量技術研發和提前研判的工作,需要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知識的更好結合。

    有必要提升公眾科學認知

    專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備受關注,但對公眾而言是一個“新生事物”,特別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地方經濟發展、傳統行業轉型、新興領域前瞻性投資、個人消費觀改變等多方面,需進一步提升社會各界對碳達峰、碳中和的科學認知。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陳迎舉例說,目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碳達峰方案的制定,各地應提高認識,做好區域協調發展,把產業的中長期規劃、碳達峰和碳中和實施方案等統籌在一起。

    有專家認為,“十四五”期間乃至很長一個階段,如果不能遏制化石能源的增長,將對碳達峰產生巨大壓力,要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

    此外,周大地提醒,在發展新能源方面,地方要系統規劃,發揮我們體制的優勢,進行最優布局,不能一哄而上。如果地方各自為政,可能會造成相關產業的重復建設和浪費。

    除了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轉變,大眾的消費行為轉變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認為,全球范圍的碳中和代表著傳統工業時代的落幕、綠色發展時代的開啟,代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障礙,是公眾對碳中和的認識不到位。

    陳迎舉例說,普通公眾認識上往往有一些偏差,有人認為,既然自然能夠吸收50%的二氧化碳,減排一半就能實現“中和”,為什么還要強調零碳排放?這里涉及對碳匯的核算,要進一步厘清。加強生態保護和增強自然碳匯,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還有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人工技術手段來增加碳匯。相信未來會不斷有新技術涌現,將為碳中和提供非常重要的渠道。

    “在動員全社會的時候,我們也不應該忽視消費模式和消費者行為轉變的重大意義。”陳迎說,應對氣候變化不僅需要政府和企業行動,也需要消費者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發現減排潛力,行動起來,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

    (記者 王虎云)

    關鍵詞: 高排放項目

    最近更新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 国产性爱在线观看亚洲黄色一级片|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