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水時要潤而不濕,不要一次性灌得太多……”近日,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區,一個特殊的花園正式啟用了。近30位居委會干部、親子家庭和居民志愿者正忙著松土、堆肥、澆水、種植……他們全身被汗水浸透,鞋底沾滿了泥土,可是臉上卻滿是輕松快活。
這里是居委會打造的睦鄰mini花園。今年,為了引導更多居民走出家門,豐富鄰里互動,增進社區共建共治的睦鄰氛圍,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區將“我們的百草園”項目理念進一步拓寬,讓居民成為社區的主人,也讓每一寸公共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讓居民成為社區的主人
(資料圖)
“老舊小區活動空間狹小,希望多開辟一些睦鄰花園,作為居民自治的試驗田,讓老百姓直接參與花園養護與管理。”在今年的四平路街道社區代表大會上,有居民代表提出,讓社區自治形式更豐富一點,推進鄰里關系愈加和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沈英聽取意見,并在年度自治項目征集工作中,引導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區籌備睦鄰花園建設項目。
為激發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小區居委會開啟前期調研,廣泛征集居民訴求,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居委會干部不僅召集樓組志愿者骨干、居民代表,多次開展項目征詢會、協調會,明確睦鄰花園的意義,還通過黨員示范引領群眾,選出項目領頭人。各個樓組長、志愿者骨干、綠植愛好者也一并加入,共同討論實施方案。
期間,居委會還積極鼓勵和引導社區在職黨員等年輕群體,參與社區治理,為不同居民群體搭建溝通橋梁,提升其對社區自治項目的認同感,推動社區治理共同體構建。就這樣,睦鄰mini花園項目應運而生。
“三個一點”促成花園落地
方案定了,可建設資金從何而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居委會一方面積極與小區黨員志愿者、樓組長溝通,發揮他們在群眾中的帶動作用,引導居民共同參與;另一方面主動牽頭,對接聯系社區共建單位,通過居民區黨組織出一點、樓組居民籌一點、共建單位加一點的“三個一點”工作機制,推進資金籌措。
在街道大力支持下,利用社區居民、共建單位與居民區黨組織協作合力,多渠道籌措項目經費,多方參與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最終促成了小區睦鄰花園的成功落地。
mini的花園,不mini的鄰里情
睦鄰mini花園7月開放的消息,是從社區信息共享平臺“社區云”發出的。關注到這一新動向后,不少長期關注“百草園”項目建設的大朋友、小朋友、“芳鄰花友會”成員等紛紛報名參與,想共同見證“百草園” 睦鄰花園的新起點、新面貌。
當天,居委會提前準備好了鐵锨、鋤頭、灑水壺等工具,邀請專業老師發放苗種,全程耐心指導。幾個小時的努力過后,眼前一片新生的繽紛與綠意讓參與者們滿心歡喜。
此外,居委會還為前來種植鮮花的居民們分發了認領銘牌,讓他們在牌子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或室號,插在認養的綠植旁,實現參與式營造,讓社區居民成為社區花園景觀可持續化建設與管理的主角,提高其在社區治理事務中的參與性和自治性。
“這百草園睦鄰花園活動,很有意義,孩子能夠感受到勞動的快樂,我們也能重溫當年的開心,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參與其中,這是屬于我們每個人的百草園。”曾參與過百草園項目的“芳鄰花友會”成員陸永興表示。
正值暑期,睦鄰mini花園的開放也旨在吸引社區小朋友的參與,促進青少年同輩群體溝通交流,學習、培養愛護大自然,珍惜美好家園的理念。
下一階段,居委會將進一步播種綠色,美化家園,倡導綠色生態和共治文化,積極開展百草園陪伴成長故事分享,引導居民分享心得,交流體會讓每個人都成為社區的建造師、設計師、維護者,助力老舊小區改造煥發新活力。
上觀號作者: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