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王恒
帶娃擺攤已成為不少攤主的常態,而在浙江東陽吳寧街道的振興路,振興地攤愛心托管班的營業讓來自河南、安徽、湖北等全國15個省的1000余名攤主,再也不需要為擺攤還是帶娃糾結。為夜市攤主的孩子們開設免費托管班,解決其帶娃需求,浙江東陽吳寧街道和工會的這一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廣。
小商小販擺攤謀生,一家人的生計均系于眼前的攤位,面對“擺得了攤,照顧不了娃;抱起娃,照顧不了生活”的現實困境,大多數攤主只能在擺攤討生活的同時順便帶娃。
攤主邊做生意邊帶娃分身乏術、疏于照顧,孩子們就只能在攤位間往來穿梭、嬉笑打鬧,在如此環境之下,既不安全,也讓父母們擔心。
在自家攤位案板下上網課的小女孩柯恩雅,因在魚攤熟練殺魚而走紅網絡的“殺魚弟”孟凡森……這些曾經“火”出圈的攤販孩子的境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攤主帶娃的現實窘境和無奈,而市井嘈雜的呼喊叫賣似乎成為不少攤主孩子童年成長的背景音。
地攤經濟體現了一座城市煙火氣,它給更多老百姓尋找到致富的出路,也給了底層群眾一個避風港。作為以擺攤為生,組成地攤經濟的一個個具體的人和家庭,他們的訴求應該被重視,他們的聲音值得關注。
直面基層需求,傾聽基層聲音,浙江東陽吳寧街道和工會自掏腰包為攤主“兜底”帶娃,既為孩子們找到可以安心學習玩樂的場所,也為攤主解決了后顧之憂。這樣的做法既是基層管理者職能轉變做好服務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動體現,展現了基層治理的善意和溫度,也是我國努力營造兒童友好社會環境的應有之義,更是實現“幼有所育”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在我國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動普惠性兒童托管服務體系建設,讓兒童托管服務照顧到每一個群體、每一個家庭,這需要基層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常懷為民之心、積極主動作為、深入基層一線、了解社情民意,摸清情況、找準問題,協同發力、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讓祖國的未來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的道路上一個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