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女性 > 正文

    聚焦數字化與平臺化進程中的勞動和性別

    來源:中國婦女報2023-10-10 21:18:49

    編者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舉辦的第四屆平臺研究學術工作坊,聚焦“平臺社會與數字中國”這一主題,與會者從平臺勞動、性別政治等視角展開了富有成效的討論。本次工作坊集中討論了平臺控制與勞動主體解放、智媒語境下的性別政治等議題,不僅擁有理論上的洞見,也頗具現實關懷,除了對草根群體的關注,也聚焦孤獨癥、老年人等社會群體。學者們利用多元視角,為數字化時代所遭遇的各種現實風險與挑戰,提供了可能的治理對策。

    ■井常燦 馬中紅

    數字化和平臺化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進程。2023年9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深圳大學傳播學院、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蘇州大學傳媒學院聯合舉辦了第四屆平臺研究學術工作坊,聚焦“平臺社會與數字中國”這一主題,與會者從平臺勞動、性別政治等視角展開了富有成效的討論。

    隱蔽復雜的勞動控制與靈活的勞動群體

    平臺控制與勞動主體解放是平臺勞動議題下不可或缺的重要議題。伴隨平臺技術的不斷演化、發展,平臺及其關聯的各種社會關系組成合力,更加隱蔽、復雜地控制、形塑著平臺勞動者的勞動觀念和行動。

    廈門大學博士生舒競,上海大學教授易前良與蘇州大學博士生潘瑩,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楊儀,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王喆與研究生賀果沙等學者,提出了“認同游戲”“情感‘家’工廠”“預制同意”“關系工作”等概念,來闡釋理解平臺及其關聯的組織機構、群體如何通過大數據、技術、話語、關系等手段,將自身的意識形態嵌入勞動控制。更重要的是,勞動者也在此種柔性的規訓中,無意識地陷入了資本和平臺的算計之中。

    然而,勞動者并非全然受控于平臺及與其相關的各種權力關系,勞動主體性的內涵與意義逐漸開始被更多研究者關注。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生李采薇、上海師范大學講師蔡潤芳與碩士劉雨嫻、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講師彭步云等青年學者分別考察了網絡主播、出租車司機等群體,發現這些平臺勞動者通過成為跨平臺數字零工,累積數字技術資本、關系資本、聲譽資本等方式,對抗平臺結構性的壓制或不穩定的平臺勞動。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孫萍、中國社科院大學碩士生陳欣欣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生廖文鈺,從傳播、媒介與勞動的角度切入,探究平臺化勞動與既往勞動歷史的關聯。技術中介下,勞動邊界越來越廣泛、普遍,勞動模式也逐漸轉變,這種梳理為我們從歷史的視角理解平臺勞動,解決現實勞動問題提供了可能。

    智媒語境下的性別政治

    本屆學術工作坊中“智媒語境下的性別政治”板塊頗受關注。與會學者圍繞平臺與性別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并集中觀照平臺勞動、游戲玩家、身體實踐等研究主題,以求推動理論與實踐的共同發展。

    性別與勞動研究歷久彌新,數字平臺介入其中時,研究者們以更加細膩和扎實的田野調查,揭示了平臺勞動過程中復雜的性別權力關系。河北大學副教授朱琳發現,為了讓冰冷的機器人變得如兒童“玩伴”一樣溫暖有趣,作為“智伴媽媽”的女工程師在機器人的研發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情感勞動。然而這種“愛”的表達卻不斷被隱形和貶值,人工智能行業中不平等的性別勞動分工形勢仍然嚴峻。

    隨著女性游戲玩家隊伍的逐漸壯大以及眾多女性游戲社群的萌生,研究者們針對這些現象展開了經驗研究,并試圖看到在虛擬世界中性別權力變革的潛力與局限。中國政法大學講師滕樂與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生雷璐楠考察了一個“女性玩家聯合會”。她們認為女性玩家社群的建設與生長是其在電子游戲領域反抗性別霸權的另類嘗試。蘇州大學博士生井常燦則認為通過與硬件技術物、算法邏輯及符號文本表征三者構成的游戲技術系統的交互,女性玩家能夠建立“硬核”的技術型身份認同,以男性為中心的游戲界面文化被打破,屬于女性的界面文化與權力得以流動和重構。

    之江實驗室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趙宇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本科生廖欣宇則從宏觀視角試圖拓展性別研究的理論進路。他們提出“性別平臺化”概念以理解平臺作為一種規范、權力、位置如何嵌入、組織、架構了性別關系和性別身份。

    學者們對于平臺與性別復雜的互動和協商過程的考察,不僅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推動智媒語境下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也有助于豐富現實生活中的性別議題、促進社會性別平等。

    平臺化進程中的特定群體

    平臺化進程快速推進,不僅影響著城市發展、青年群體的表達與生活方式。草根、老年人等群體的問題與聲音也應被關注。蘇州大學教授馬中紅與蘇州城市學院講師吳映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生王楠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治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等學者,關注到短視頻平臺的“新農人”、卡車司機群體,發現平臺對流量分配機制的不平等,審核、封號等一系列規約,造成了“流量鴻溝”。關注此類群體的問題,是我國建設普惠數字社區、數字中國必須面對的困境。

    也有學者對平臺與草根的關系持比較樂觀、積極的態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講師曹鉞與重慶大學博士生陳彥蓉,認為平臺化進程對文化生產領域的重構促進了草根創意工作。北京大學博士生張文杰則以縣城的出租車司機為研究對象,發現平臺的“地方化”是一個大型技術系統及其背后的壟斷資本與地方原有基礎設施、經濟結構、制度環境及文化習慣的對抗與調適的過程,應當立足具體的行業環境和地方經驗,觀察多元主體的行動策略。

    除了對草根群體的關注,也有學者聚焦孤獨癥、老年人等社會群體。深圳大學助理教授任玉琛與深圳大學碩士生李婷關注孤獨癥家長博主為何以及如何與具體的算法情境展開互動,深入剖析新媒介賦權下弱勢群體與具體媒介情境構成的關系系統。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徐婧與碩士生何苗則以網絡相親直播間中老年人為案例,試圖描摹數字媒介中介下老年人親密關系的變化。未來,優化平臺的運行機制,是數字平臺發展的應有之義。

    本次工作坊不僅擁有理論上的洞見,也頗具現實關懷。來自法律、勞動等研究方向的優秀學者,從政策、法條、平臺自治的多元視角,為數字化時代所遭遇的各種現實風險與挑戰,提供了可能的治理對策。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媒體法研究中心主任羅斌教授,中山大學博士生賴鳴華,中國人民大學講師趙磊、教授楊偉國與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陳龍等學者,分別從國外經驗、政府介入、第三方組織管理等具體的措施出發,為當下平臺治理與社會責任承擔提供了可行的路徑參考。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傳媒學院)

    關鍵詞:

    最近更新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真人日本在线|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 国产 图片|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白色白色在线播放|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电影av在线网址|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