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資料圖片)
趙鑫,湘潭市雨湖區姜畬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高級農藝師、技師。獲評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曾獲湖南省扎根基層優秀人才、湖南省十佳農技推廣標兵等榮譽30余項。
(5月8日,趙鑫在田間地頭忙碌。)
華聲在線5月8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廖為 陳靜)“保持排水溝通暢,及時清除棚室周邊和溝內積水,如果有發生內澇的蔬菜田塊,要深清溝加快土壤瀝水,及時扶正植株,清除病株?!?月8日,湘潭市雨湖區姜畬現代農業示范園內,“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姜畬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趙鑫正在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里,熱心指導棋盤村種植戶周兵強。
農民、農田、農作物,一年365天,幾乎天天圍著這三樣轉,趙鑫一轉就是35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走遍了姜畬鎮16個村(社區),用自己的所學所長為農民排憂解難,讓他們在土地里得到了實惠,收獲了幸福。
上門“問診”,她是隨叫隨到的農技“110”
1969年出生的趙鑫是省農村科普帶頭人,也是一名基層一線農業科技工作者,扎根田間地頭35年。
在派駐地姜畬鎮,趙鑫創新成立特派員工作聯系點,自己的手機號碼變成農技“110”熱線。第一時間接聽,第一時間趕赴,隨時做好“出診”準備。但更多的時候,趙鑫選擇主動出擊,“上門問診”,挨家挨戶為農民提供專業技術指導,配套提供信息、種苗、資金、銷售等其他服務,她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姜畬,種菜的都認識趙老師?!敝鼙鴱娬f,趙鑫是科技特派員,更是農民知心人。這些年,她的足跡遍布雨湖區乃至湘潭市各大蔬菜基地,以“定點辦公+上門問診”形式,帶著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精準指導農民2000余人次,培訓農民5000余人,用農業科技“富”一方百姓。
讓農民富起來,也讓農業品牌立起來
“以前我們都是買種子,貨源不穩定不說,種植成本還高,我就研究培育地方良種。”趙鑫創新抓好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完成優質蔬菜新品種推廣30余個,面積5000畝。目前,趙鑫正在制定湘潭地方良種《湘潭撐棚冬瓜綠色栽培技術規程》湖南省地方標準。撐棚冬瓜是湘潭傳統地方品種,因瓜長幾乎與棚高而得名。
趙鑫主持制定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湘潭矮腳白”“九華紅菜薹”栽培技術規程湖南省地方標準,填補了湘潭矮腳白沒有地方標準的空白,為湘潭“質量強市”和“農業品牌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一線產業“實干家”,趙鑫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脈等特長,助力鄉村振興。結合姜畬鎮的本土優勢,積極引導成立20家專業合作社,指導農戶進行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示范推廣;流轉土地5000余畝,安置勞動力500余人,不定期邀請專家教授到基地觀摩授業提高技能,完成優質蔬菜新品種推廣20余個,將本地蔬菜打造成全市的“拳頭農業產業”,推動建設了全市最大的“菜籃子”基地。
同時,趙鑫堅持“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共同體的發展模式,建立10多個產業扶貧基地,帶領100多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形成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環,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35年,趙鑫將青春奉獻給田野。“日曬雨淋當農人,不是為了這些?!壁w鑫坦言,忙碌半生是為了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獲得豐收。
【勞模說】
農民有什么疑難問題,生產上遇到什么問題,我肯定隨叫隨到。作為一名農技人員,讓莊稼有個好收成,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就是最大的心愿。我會一步一個腳印,繼續為農業科技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