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林志文
■鐘傅蓮
一面墻,一個轉角,精準地回應了群眾關于婚戀的“急難愁盼”問題。這里,是廣東省中山市婦聯開辟的“尋緣墻”,為群眾提供精準精細婚戀服務和活動。活動在幫助青年男女收獲愛情的同時也收獲各界肯定。專家指出,希望這樣的服務方式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資料圖】
一次反響熱烈的“尋緣墻”活動
在今年4月中山市首屆簡愛婚博會上,市婦聯推出“遇見愛情”主題“尋緣墻”活動。
據了解,為籌備此次“尋緣墻”活動,市婦聯發動市直機關單位和鎮街婦聯,廣泛征集單身男女信息。兩天內收集到近700份“緣分檔案”,男女生各半,35歲以下青年占79.5%,35歲以上單身的占20.5%。前來尋緣的市民把“尋緣墻”各個轉角圍得水泄不通,不少單身男女在轉角處相遇,在紅娘的牽線引導下深入交流。
今年40歲的林先生原計劃返鄉辦事,得知“尋緣墻”活動,依舊單身的他糾結再三,最終在家人的鼓勵下退掉高鐵票趕往現場,紅娘們積極為他推薦合適人選。準備為女兒尋緣的蔣阿姨恰巧看中正在填寫信息表的張先生,經紅娘牽線,雙方愉快地交談了一個多小時。一對白發蒼蒼的父母聞訊來到“尋緣墻”前,紅娘們現場尋找到了合適的女生,母親立刻撥通兒子電話讓他趕來,雙方互留了聯系方式。
活動現場,市婦聯發動紅娘志愿者為廣大單身男女或其父母提供咨詢建議,并提供婚戀交友防詐及權益方面的知識。據不完全統計,現場促成了20多對男女牽手。市民們紛紛感慨“婦聯舉辦這種活動太好了,我們太需要了!”
線上線下服務,倡揚新型婚育觀
相關調查顯示,造成青年單身的主要原因有“生活圈子小”“性格內向”“擇偶理想化”等,其中既有年輕人不想婚、不愿生的問題,也存在想結婚而未尋得“意中人”的現象。如何打開單身人士的“心門”,讓大家期待戀情、憧憬婚姻?為此,中山市婦聯強化調查研究,在倡導主流婚戀觀、提供婚戀交友服務、營造婚育友好環境等方面,探索構建新型婚育文化。
據介紹,2022年,市婦聯首先創新推出線上平臺,創新打造“菁嚶·時光里”線上交友聯誼公益平臺,經就職單位認證背書,吸納了3000余名單身人士登記,用戶信任度大大增強。平臺設計了20余項功能,可以進行個性化特征篩選,支持用戶發布個人動態,增強社交屬性。同時,市婦聯還積極指導企業打造具有“人臉認證”“信息安全水印”等安全功能的社會化交友平臺,實現雙向信息的互聯互通,延伸溝通空間。
其次,精心策劃線下聯誼。市婦聯積極聯動稅務、公安、教育、醫療衛生、愛心商家等單位,依托交友平臺設計線下聯誼,常態化組織開展音樂會、讀書會、烘焙、茶藝、劇本殺、定向越野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活動,推廣實施愛心慰問、環境清潔等志愿服務,進一步增加單身人士線下溝通機會。一年多來,依托“菁嚶·時光里”線上交友平臺組織線下聯誼活動30余場,800余人士參加。
再次,推動婚育新風進萬家。今年3月,市婦聯聯合市文明辦、市發展改革局等8家單位啟動了“樹文明新風建幸福家庭”系列活動,組建婚戀講師隊伍,用讀書分享會、專題講座等形式講好新時代美好愛情、幸福婚姻、和諧家庭故事,推進婚育新風進家庭、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依托“菁嚶·時光里”平臺設置專欄,由婚戀講師團隊更新教學內容,其中發布的《談戀愛主動很重要》《和相親對象聊天的55個話題》等課程備受歡迎,引導青年從轉變觀念入手,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積極的婚戀觀和家庭觀,倡揚尊重生育、適齡生育、優生優育、夫妻共育、破除高價彩禮,構建與鼓勵婚育相適應的新型婚育文化。
與此同時,成立熱心紅娘隊伍。市婦聯創新成立紅娘巾幗志愿特色服務隊,凝聚退休婦聯干部、心理咨詢師、“中山好人”等熱心志愿者力量,建立“紅娘驛站”,通過提供咨詢服務、特色活動加強正面引領和專業輔導,實現紅娘服務常態化、規范化、專業化。
“尋緣墻”活動在幫助青年男女收獲愛情的同時也收獲群眾的認可和各界的肯定。“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創新服務方式,為優秀男女青年提供立體化的婚戀服務,深得年輕人喜愛。”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鄧雪琳教授表示。鄧雪琳認為,相比單純的相親、網戀,在快節奏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愿意通過單位、群團組織或協會牽線搭橋,結識志同道合、“三觀”類似的異性朋友,盡快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侶。“希望中山市婦聯這樣的服務方式,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幫助年輕人盡快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年輕人要真正結束單身,自己要多走出去,勇敢去愛,大膽追求。”
中山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年婚戀關乎國計民生,接下來,中山市婦聯將更好履行婦聯職能,繼續大力倡導主流婚戀觀、提供婚戀交友服務、營造婚育友好環境,助力人才逐夢中山、筑夢中山、安家中山,促進社會和諧,共建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