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徐婷 江芷儀
“朱主任,我愛人大出血了!才懷孕26周!好多好多血……”5月1日,一通緊急電話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湖南省職業(yè)病防治院婦產中心主任朱玉蓮來不及洗臉,飛速趕往醫(yī)院,同時部署緊急救治。
5分鐘內,主治醫(yī)師周瓊姣和主管護師張丹已準備好推車和胎心監(jiān)護儀在醫(yī)院門口迎接38歲的孕婦何女士(化名),正要去看望家中老人的副主任醫(yī)師黃平潔立即折返醫(yī)院,超聲科主任李朝陽以及醫(yī)務部、麻醉手術科、醫(yī)學檢驗科醫(yī)務人員也迅速到位。
B超顯示何女士出現中央型前置胎盤狀態(tài),胎盤從前壁到后壁完全覆蓋了子宮頸口。此外,何女士陰道流血已達500ml且沒有停止的跡象,情況危急,眾人立即護送其前往手術室。
經過各科室通力合作,嬌嫩的啼哭聲終于在手術室里響起,誕生的寶寶只有1400g。產婦由于宮縮乏力出現了產后出血的情況,子宮內殷紅的鮮血還在不斷涌出,產婦流血量累計達到2000ml。在爭分奪秒的緊急處理下,這場生產平安進行,偉大的母親和堅守的醫(yī)務人員共同奮戰(zhàn)出生命的奇跡。
朱玉蓮介紹,前置胎盤是妊娠期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妊娠晚期陰道流血最常見的原因,病情嚴重者可危及母兒生命。正常胎盤附著部位為子宮體部的后壁、前壁或側壁,遠離宮頸內口;前置胎盤是胎盤下緣毗鄰或覆蓋宮頸內口。根據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系,分為完全性前置胎盤、部分性前置胎盤、邊緣性前置胎盤和低置胎盤4種類型。治療原則是抑制宮縮、控制出血、糾正貧血及預防感染,適時終止妊娠。醫(yī)生會根據前置胎盤類型、出血量、有無休克及程度、妊娠周數、胎兒是否存活而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