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毛璽 朱順)今年以來,鎮安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秦創原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統籌各類科技資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縣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撐,確保科技創新成果落到實處。
狠抓科技投入,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圍繞主導產業和關鍵技術需求,持續加大本級財政和企業研發投入力度。縣級財政科技投入1746萬元,同比增長35%,企業研發投入8200萬元,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額9946萬元。建立秦創原科技項目庫1個,儲備科技計劃項目105個,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項目28項,立項14項,爭取科技項目到位資金293萬元。積極爭取創新驅動專項資金,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及創新平臺建設等科技項目,兌現獎補資金466萬元,有效提升企業創新的動力和能力。
快抓平臺建設,科技服務提升新水平。出臺了《秦創原(鎮安)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考核辦法,制定《“一谷一中心兩基地三平臺”建設方案》,組建創建機構,充實人員力量,秦創原創新平臺建設快速推進。去年全縣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轉化科技成果12項,指導企業申報“揭榜掛帥”、高層次人才引進、科學家+工程師等項目4項,破解產業企業發展技術瓶頸5項,為科技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力抓主體培育,體系建設實現新進展。建立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骨干的創新梯隊,大力培育創新主體。積極指導企業搭建產學研平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進行校地校企合作,轉化科技成果,力推企業提質增效。積極邀請專家開展業務培訓,深入企業指導高企培育申報工作。去年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有效高企達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1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創歷史新高。
搶抓科研轉化,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果。征集科技技術需求25條,借助省秦創原創新平臺,通過系統對接,組織開展校地校企產學研合作8場次,轉化科技成果12項,解決科技需求10項。建設省級藥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食用菌院士工作站1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鄉村振興科技示范村1個,市級星創天地2個,畜產品質量控制工程中心產業化示范基地1個,有力助推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和企業轉型升級。
大抓人才建設,科技人才展現新作為。注重科技人才選拔和培養,大力實施“百名科技特派員助力百村振興”行動,選派國省市科技特派員67名,駐鎮開展科技推廣服務。完成低產茶園改造1.5萬畝,推廣香菇、黑木耳新品種15個,食用菌產業提純復壯“卡脖子”問題得到破解,培育板栗新品種13個,鎮安一號、金真栗、金真晚栗3個板栗良種得到示范推廣,有效攻克板栗高效生產及優良品種栽培等技術難題,科技人才示范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全縣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